期刊封面

16岁女生宣传性教育引热议,多位性科普工作者:(3)
我是六层楼,之前在北京三甲医院工作,是一名妇产科医生,后来辞职,全职做女性健康科普的工作,创办了公众号“第十一诊室”,为女性提供健康知识与服务。
产生创建女孩别怕公众号的想法,是因为我发现,无论是我自己还是身边的女性朋友,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或多或少遇到过一些危险和伤害,比如街头的暴露狂、童年被熟人猥亵、独居时的偷窥甚至跟踪狂等等,有关“性”的危险无处不在。我们就想,这样的伤害是否可以避免?我的答案是肯定的。许多问题在本质上其实就是由于性教育缺失而产生的。我和公众号的其他发起人都希望能有更多和性教育相关的内容覆盖到大众,尽量减少伤害和被伤害。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人物皆为化名)
△“选择性教育”展览现场 图源“人在福一”
△童姥收到的投稿
在我看来,“性态度重建”是目前性教育的重中之重,它的目的是让人们了解性的多样性,尊重、包容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性取向和偏好。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也就不再会去给别人和自己贴标签。就像一个性教育普及的地方,性犯罪的比例是很低的。
然而,做科普也会遇到一些阻力,比如一些本不应该属于敏感词的“敏感词”,以及许多抱着“白嫖”心态前来咨询的网友。这其实也是我不太希望性教育仅限于公益化的原因,一是纯粹公益化可能会导致内容的碎片化,使性教育缺乏系统性;二是人们对“白嫖”来的东西可能也不会那么重视;三是致力于发展性教育的专业人才也不会只能“用爱发电”,所以我更希望未来的性教育能够朝着商业化的道路发展。
我们的性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恐吓式性教育”,大人会让孩子远离性,这会让许多孩子产生恐惧的心理。在门诊时我遇到过一些意外怀孕的女孩,她们觉得“我的人生已经完了”,干脆破罐子破摔,连续在医院做了三四次人流,这其实就不只是性教育中生理知识的缺失了,更是其中“爱的教育”的缺失。
除此以外,大部分人对性教育的理解仅限于生理科普层面,这是远远不够的。
以下是他们的自述:
女孩别怕的主要内容是女性安全科普,包括女性心理、生理健康安全,法律财产安全等,也会进行一些与性教育相关的提倡与科普。虽然从表面上看来,“女性安全”与“性教育”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但我认为,这两者在很大程度上是难以区分的。
我是童姥,今年30岁,是微信公众号“女孩别怕”的项目负责人,平时也负责相关短视频的出镜。
后来,医院的工作和在网上做科普的工作都越来越重,我面临着二选一的抉择。当时,网上的伪科普内容很多,我和医院的导师聊,他觉得,“你作为受过专业教育的医生如果不去写,你让别人乱写不是害人吗?”而且在临床工作,我每天能帮的患者可能只有50人,但在网络上我的科普视频可能能够帮到10万人。于是我从医院辞职,回家全职做科普。虽然这在我父母看来是“疯了”,但是我觉得科普这件事,总要有人做。
“16岁搞这个(性教育)是不是太小了”“自己没经历怎么教育别人”“越教(性教育)越早熟”……面对质疑,幽兰尽可能地以包容的心态对待与她观念不和的评论,同时也努力做着“自己认同”的事。今年春天,她和团队进行了一次线上访谈,了解同龄人遇到的问题与对性知识的需求重点;暑假,她和团队及志愿者又举办了一场性教育主题的展览,吸引来了不少同龄人,也有家长带着孩子“慕名而来”。
去年11月,她在福州的一所中学里组建了名为“TOUGHYOUTH”的性教育团队,在班级内举办了开展到一半就被班主任叫停的性教育班会,也利用暑假举办性教育主题展览,进行着同伴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文章来源:《教育探索》 网址: http://www.jytszz.cn/zonghexinwen/2022/0830/1059.html
上一篇:丰台区教育布局又有新调整,丽泽中学教育集团
下一篇:推动高校劳动教育落地见效